高低温冲击试验箱(HT-CJ-1000)
电磁兼容(EMC)测试系统(HT-EMC-800Pro)
电源瞬态测试系统(HT-DY-600)
机械应力测试台(HT-JL-750)
湿热循环试验箱(HT-SR-900)
半导体参数分析仪(测试精度 ±0.01%,支持 1fA 级电流测量)
红外热像仪(分辨率 640×512,测温范围 - 20℃~150℃)
绝缘电阻测试仪(测试电压 100V~1000V,量程 10⁴~10¹⁴Ω)
示波器(带宽 2GHz,采样率 10GS/s,支持眼图分析)
生命体征监测芯片(样品 X):集成心率、血氧、体温检测模块,输出数据直接影响临床诊断。
控制芯片(样品 Y):负责胰岛素注射剂量计算与电机驱动,需具备高的运算精度和抗干扰能力。
心脏放电控制芯片(样品 Z):控制高压脉冲输出时机与强度,其安全性直接关系患者生命。
影像处理芯片(样品 W):用于超声、内窥镜设备,处理图像信号并传输至显示终端,需保证数据完整性。
绝缘电阻与漏电流测试
电源瞬态抗扰度测试
电压跌落:幅度 70%,持续 20ms,重复 100 次;
浪涌:线 - 线 ±1kV,线 - 地 ±2kV,正负极性各 10 次;
高低温冲击测试
高温区 125℃(保持 30min),低温区 - 40℃(保持 30min),转换时间≤5s;
电磁干扰测试
辐射抗扰度:80MHz~2.5GHz,电场强度 30V/m,调制 1kHz 正弦波;
静电放电:接触放电 ±8kV,空气放电 ±15kV,每个放电点 10 次;
样品 Z(控制芯片)
高压耐受测试:模拟除颤脉冲(2kV,10ms),重复 1000 次,测试芯片高压隔离层是否击穿,控制逻辑是否紊乱。
样品 Y(芯片)
剂量精度测试:在振动环境(10Hz~500Hz,加速度 5g)下,连续运行 100 小时,记录芯片计算的注射剂量与实际剂量偏差(要求≤±2%)。
样品 X(监护仪芯片)
信号完整性测试:在电磁辐射(1GHz,20V/m)环境下,输入标准生理信号(如心率 60 次 / 分钟,血氧 98%),测试芯片输出信号的信噪比(要求≥60dB)。
样品 W(影像处理芯片)
数据传输测试:在温度循环(-20℃~70℃)下,连续传输 1000 帧标准图像,统计数据丢包率(要求≤0.01%)。
关键安全指标记录
电气安全:绝缘电阻、漏电流、电源瞬态下的功能失效次数;
环境测试:高低温冲击后的参数偏移量、电磁干扰下的误动作率;
专项测试:高压耐受次数、剂量偏差值、信号信噪比、数据丢包率。
风险等级评估
RPN = 严重度(S)× 发生概率(O)× 探测度(D);
严重度 S:1(无影响)~10(致命风险);
样品 Z:高压耐受测试 800 次后,隔离层漏电流增至 50μA(标准≤10μA),RPN=80(需改进);
样品 Y:振动环境下剂量偏差达 3.5%(超标),RPN=75(需改进);
样品 X:电磁干扰下血氧测量误差增至 4%,RPN=65(需改进);
样品 W:高低温冲击 50 次后,数据丢包率 0.005%(达标),RPN=30(可接受)。
智能医疗设备芯片的安全性短板集中在:高压隔离可靠性(样品 Z)、振动环境下的精度保持(样品 Y)、电磁抗扰度(样品 X);
东莞皓天的 EMC 测试系统和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可有效暴露芯片在环境下的安全隐患,其中电源瞬态测试对芯片电源防护设计的验证尤为关键;
样品 W(影像处理芯片)整体安全性表现优异,其余三类芯片需针对性改进。
样品 Z:高压隔离层采用普通环氧树脂封装,耐温性不足(Tg=120℃),高温冲击后绝缘性能下降;
样品 Y:内部晶振频率受振动影响漂移(±50ppm),导致剂量计算偏差;
样品 X:信号输入端未设计多级滤波电路,电磁干扰易耦合至测量信号;
样品 W:采用陶瓷封装和差分信号传输设计,抗干扰能力较强。
材料与结构优化
样品 Z:改用耐高温聚酰亚胺隔离层(Tg=250℃),增加金属屏蔽罩接地设计;
样品 Y:选用温补晶振(频率稳定度 ±10ppm),内部电路增加减振灌封胶(硬度 Shore A 60)。
电路设计升级
样品 X:信号输入端增加 π 型滤波网络(包含 TVS 管和磁珠),电源端采用 LDO + 瞬态抑制电路;
所有芯片:增加 watchdog 定时器和硬件复位电路,确保异常时快速恢复安全状态。
测试流程强化
以上方案仅供参考,在实际试验过程中,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、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。